民进鞍山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数字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
一是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聚焦鞍山实际,制定《鞍山市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作方案》,市、县、企三级联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已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8个,建成1个国家级智能工厂。针对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难题,举办鞍山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等,吸引百余户企业与服务商对接,展示鞍山市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案例和成果,鼓励工业企业“看样学样”,为企业注入数字思维。
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利用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精准推送鞍山文旅信息,加大鞍山文旅宣传推广力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文旅企业运营管理,提升游客体验。目前千山景区已经引进了2个机器狗。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推行景区预约、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逐步实现门票在线预订、旅游信息展示、优惠券团购、创意产品销售等方面功能。目前千山景区共制订14个智慧景区管理服务标准,并投资3050万元打造“智慧千山”工程。
三是深度打造数字农业示范项目。围绕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海城云沣、台安牧原、海城丰沃等6家企业获批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政策支持方向和资金投向,组织我市相关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24年,挖掘、储备并向省数据局推荐了包括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德邻陆港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有典型代表的企业申报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鞍钢集团自动化公司的鞍钢钢铁元宇宙示范基地项目获得947万专项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推动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电商产业发展。围绕数字经济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领域,加强向上争取资金项目谋划储备,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
一是充分征集数字领域科技创新项目需求。2025年,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征集相关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需求8项。重点推进“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装置生产线决策与控制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申报。
二是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积极贯彻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作要求,德邻陆港的“创新驱动数据赋能—构建钢铁行业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荣获全国“数据要素×”大赛工业制造赛道三等奖,鞍钢股份的“钢铁流程大数据体系建设”案例被国家数据局评为数字中国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是辽宁省唯一入选案例。为促进我市数据标注产业发展,按照省数据局工作部署,围绕技术创新、行业赋能、生态培育、标准应用和人才培养等重点方向,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数据标注优秀案例并积极向省数据局推介,市数据局推荐的鞍钢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安全监测数据集”案例获评省级数据标注优秀案例,并在辽宁省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推进会议上发布和展示。
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以工业互联网带动数字化转型,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依托1个国家级鞍钢“羽嘉”“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覆盖重点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服务体系,以“应用+平台+数据”为核心,赋能钢铁、菱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下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要求,重点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领域,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路径,推动在数据资源丰富、带动性强、前景广阔的领域率先突破,发挥引领作用。常态化组织参加“数据要素×”大赛和典型案例征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建,打造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场景,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加快培育数据标注产业新业态,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数据标注应用,重点推动鞍钢集团建立钢铁行业数据集,构建钢铁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
三、深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扩容提速。我市以5G通信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为重点,紧盯“双千兆”指标,着力构建政策体系、建立推进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协同高效建设“双千兆”网络,2024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全国第三批千兆城市名单,我市成功获评全国千兆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8737个,5G网络覆盖率99%以上,形成5G+智慧炼钢、5G+智慧矿山、华泰“双千兆5G+远程运维”等“双千兆”应用创新案例,示范引领效应明显。
二是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不断优化。我市累计建成梦网云数据中心(鞍山基地)、鞍钢数据中心、市公安局云智慧中心、运营商数据中心等10个数据中心,已投产标准机架数达5956架,算力总规模为22.1PFLOPS。其中梦网云数据中心和鞍钢数据中心均为国标A级数据中心。组织实施鞍山市政务云(信创云)购买服务项目,项目建成后,云平台将提供不少于8000核VCPU、21TB内存的计算资源和600TB可用存储资源以及网络服务、安全服务、密码服务、运维保障服务、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服务等服务,具备支撑不少于70个政务信息系统部署能力。鞍钢自动化有限公司建设鞍钢钢铁元宇宙示范基地项目,重点围绕钢铁产业,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将逐步融合汇聚全国钢铁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构建钢铁行业国家级数据库,推动鞍钢集团在细分行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应用、治理、安全等发展水平进入国家第一方阵。
三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数据目录编制和数据资源汇聚成效显著。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市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形成公共数据目录体系,平台编制发布数据目录9641条,已挂载数据资源的5425条,资源挂载率为56.3%。已汇聚153个部门和企业数据36.6亿条,涵盖社保、医保、公交、水、气等各类公共数据。围绕2025年数字经济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和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组织各地区做好项目储备,指导企业落实项目立项等前期手续,形成2025年向上争取资金储备项目清单。积极推荐辽宁安九动物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宠物干粮、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项目、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等项目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组织我市鞍钢数智科技(辽宁)有限公司、辽宁数智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春明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展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充分展示我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成果和转型实践。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园区需求为导向,拓展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信号强度和质量,确保区域内持续提供稳定、高质量的5G网络服务。支持鞍钢、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开展算力中心建设,着力推进算力设施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推动高新区梦网智算中心项目建设。依托鞍钢自动化、鞍钢工程、辽宁烽火台、辽宁希思腾科等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探索开展供需撮合、转型咨询、人才培养、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开发、经验推广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科研投入、人才招聘和设备更新改造等,不断提高数字化发展能力。
四、深入推进人才培育
一是加强数字人才培育。要求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公需科目在线学习,积极做好在线学习咨询解答、学籍维护、学习督促工作,及时反馈在线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学习有序开展,促进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在线学习提升公共能力素质。积极鼓励支持数字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举办的数字领域高级研修班,不断提升数字领域专业技能。推荐的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辽宁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二批培训机构。2024年以来,我市两家培训机构已经按照相关文件开展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数字领域合作。我市积极推动数字领域企业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相关领域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构建产学研联盟,通过开展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问题,持续带动有关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鞍钢自动化公司牵头建设的“辽宁鞍钢自动化冶金智能装备产学研联盟”成功获批省典型产学研联盟。辽宁中新等2户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辽宁希思腾科获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鞍钢股份、鞍钢数科、东北大学、中控技术联合成立钢铁流程AI应用创新中心。
三是加强数字技术攻关。推动探索科研项目和经费“包干制”,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开展项目负责人包干制,我市按照省科技厅要求积极落实相关要求,推进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与实施。2025年1月,为进一步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促进数据流通使用,探索数据价值释放路径,国家数据局批复同意浙江、辽宁等10个省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鞍山市以此为契机,围绕推动数据产权制度细化规则落地、重点行业和领域数据价值释放、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等领域,主动揭榜挂帅11项试验任务,推进我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下一步,大力支持在鞍高校积极申报首批辽宁省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加速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积极鼓励相关机构申报国家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新批次评价机构申报工作,不断加快数字技术人才自主培养,服务数字鞍山,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自身特色,多层次多元化挖掘出更多应用场景,完善“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库,打造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推动鞍钢集团建设钢铁企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建立全流程可信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打破企业间信任壁垒,实现数据安全可控流通,激活上下游企业参与数据协同的内生动力,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钢铁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示范标杆。
鞍山市数据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