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鞍山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为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扩容提速。我市以5G通信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为重点,紧盯“双千兆”指标,着力构建政策体系、建立推进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协同高效建设“双千兆”网络,2024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全国第三批千兆城市名单,我市成功获评全国千兆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8737个,5G网络覆盖率99%以上,市属公办医院(三级以上)、重点高校、文化旅游区域、产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实现深度覆盖;光纤宽带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已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形成5G+智慧炼钢、5G+智慧矿山、华泰“双千兆5G+远程运维”等“双千兆”应用创新案例,示范引领效应明显。积极推进IPv6规模部署,目前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子站、市主要新闻媒体网站、市重点医院门户网站、设立门户网站的市属企业集团均已完成IPv6改造,全市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到240万。
二是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不断优化。我市累计建成梦网云数据中心(鞍山基地)、鞍钢数据中心、市公安局云智慧中心、运营商数据中心等10个数据中心,已投产标准机架数达5956架,算力总规模为22.1PFLOPS。其中梦网云数据中心和鞍钢数据中心均为国标A级数据中心。组织实施鞍山市政务云(信创云)购买服务项目,项目建成后,云平台将提供不少于8000核VCPU、21TB内存的计算资源和600TB可用存储资源以及网络服务、安全服务、密码服务、运维保障服务、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服务等服务,具备支撑不少于70个政务信息系统部署能力。鞍钢自动化有限公司建设鞍钢钢铁元宇宙示范基地项目,重点围绕钢铁产业,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将逐步融合汇聚全国钢铁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构建钢铁行业国家级数据库,推动鞍钢集团在细分行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应用、治理、安全等发展水平进入国家第一方阵。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园区需求为导向,拓展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信号强度和质量,确保区域内持续提供稳定、高质量的5G网络服务。支持鞍钢、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开展算力中心建设,着力推进算力设施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推动高新区梦网智算中心项目建设。开发建设以数据中台、地图中台、视频物联中台为支撑的鞍山市城市大脑中枢平台项目,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打造城市可信数据空间。
二、关键数字技术不断创新
积极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开展数字技术攻关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鞍钢股份与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将数字技术引入钢铁冶金领域,在鞍钢股份高品质钢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布局数字孪生技术,带动钢铁冶金产业升级。二是支持我市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分析领域应用与融合,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和改进钢铁等材料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
下一步,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征集企业数字技术场景需求,加快融入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积极争取相关重点实验室群赋能我市重点产业发展。
三、数实-数智不断融合
一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作要求,德邻陆港的“创新驱动数据赋能—构建钢铁行业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荣获全国“数据要素×”大赛工业制造赛道三等奖,鞍钢股份的“钢铁流程大数据体系建设”案例被国家数据局评为数字中国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是辽宁省唯一入选案例。已获评鞍钢自动化、鞍钢工程等4个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鞍钢股份“协同优化计划调度与优化排程”“多基地协同产供销一体化管理”两个应用案例获评国家级钢铁行业重点场景典型案例。围绕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海城云沣、台安牧原、海城丰沃等6家企业获批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已建成电商基地18家,其中,省级基地10家,海城西柳电商产业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政策支持方向和资金投向,组织我市优质数字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24年,我局落实省数据局《关于印发2024年辽宁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组织数字经济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挖掘、储备并向省局推荐了包括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德邻陆港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有典型代表的制造类企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其中鞍钢集团自动化公司的鞍钢钢铁元宇宙示范基地项目获得947万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电商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电商基地。围绕数字经济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领域,加强向上争取资金项目谋划储备,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助力数实-数智不断融合。
四、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塑造
一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鞍山实际,制定《鞍山市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作方案》,市、县、企三级联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已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8个,建成1个国家级智能工厂。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培育国家级“羽嘉”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德邻陆港等6个省级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平台+场景+工厂”协同发展的示范矩阵,夯实了鞍山工业数字化底座。构建“展会+平台”立体化推广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组织多项鞍山工业“第一”“唯一”成果亮相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组织企业参与22场专题论坛及创新成果展,市领导以《现代钢都 秀美鞍山》为主题进行招商推介,擦亮“鞍山智造”名片。举办鞍山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等,吸引百余户企业与服务商对接,展示鞍山市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案例和成果,鼓励工业企业“看样学样”,为企业注入数字思维,推动转型升级。
二是培育数据标注产业新业态。数据标注产业对于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推动我市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保障人工智能产业数据供给,市数据局组织征集了数据标注优秀案例,目前,鞍钢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采集行业数据、标准化、精细化标注流程,构建钢铁行业专用安全监测数据集,为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聚为数智产业园(辽宁)有限公司建设聚为鞍山数据标注基地,已入驻多家数据标注企业,涵盖了图像标注、语音标注、文本标注,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鞍钢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安全监测数据集》案例入选省级数据标注优秀案例,充分展示我市在数据标注领域的应用成效。
下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要求,重点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领域,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路径,推动在数据资源丰富、带动性强、前景广阔的领域率先突破,发挥引领作用。常态化组织参加“数据要素×”大赛和典型案例征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建,打造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场景,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加快培育数据标注产业新业态,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数据标注应用,重点推动鞍钢集团建立钢铁行业数据集,构建钢铁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
五、数字技术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一是数字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各项决策部署,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鞍山市数字鞍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数字鞍山建设,制定促进全市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数字化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积极响应国家、省有关政策,结合鞍山实际,制定了《数字鞍山发展规划》,并印发了《鞍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鞍山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鞍山市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鞍山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为鞍山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数字政府推进等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
二是数字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布局,截至目前,全市数字领域相关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雏鹰瞪羚企业超过30家,鞍钢自动化公司牵头建设的“辽宁鞍钢自动化冶金智能装备产学研联盟”等成功获批省典型产学研联盟。辽宁希思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面向多场景的智慧物联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项目获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
三是强化数字人才支撑。要求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公需科目在线学习,积极做好在线学习咨询解答、学籍维护、学习督促工作,及时反馈在线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学习有序开展,促进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在线学习提升公共能力素质。积极鼓励支持数字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举办的数字领域高级研修班,不断提升数字领域专业技能。推荐的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辽宁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二批培训机构。2024年以来,我市两家培训机构已经按照相关文件开展培训工作。
下一步,在全面总结“十四五”数字鞍山发展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研究重大政策、重大问题、重点任务、重点举措等,启动数字鞍山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项目储备,形成市、县两级重点项目清单,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立足自身特色,多层次多元化挖掘出更多应用场景,完善“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库,打造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推动鞍钢集团建设钢铁企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建立全流程可信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打破企业间信任壁垒,实现数据安全可控流通,激活上下游企业参与数据协同的内生动力,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钢铁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示范标杆。大力支持在鞍高校积极申报首批辽宁省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加速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积极鼓励相关机构申报国家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新批次评价机构申报工作。不断加快数字技术人才自主培养,服务数字鞍山,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鞍山市数据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