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鞍山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鞍山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建设“数字鞍山、智造强市”工作目标,积极抢占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鞍山建设向纵深发展。近年来,在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数字政府高效协同,数字社会更加普惠,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发展良好。
一、数字鞍山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不断强化数字鞍山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数字鞍山建设政策引导与规划布局,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鞍山市数字鞍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数字鞍山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鞍山工作实际,制定了《数字鞍山发展规划》,并印发了《鞍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鞍山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鞍山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为鞍山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和数字社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二是不断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落实。贯彻落实《辽宁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做好辽宁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推动已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建设。探索推动科研项目和经费“包干制”,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开展项目负责人包干制,我市积极推进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与实施。
二、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持续推进
一是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制定《鞍山市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作方案》,市、县、企三级联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已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8个,建成1个国家级智能工厂,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显著降低。同时针对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难题,举办鞍山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等,吸引百余户企业与服务商对接,展示鞍山市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案例和成果,鼓励工业企业“看样学样”,为企业注入数字思维。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以工业互联网带动数字化转型,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依托1个国家级鞍钢“羽嘉”“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覆盖重点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服务体系,以“应用+平台+数据”为核心,赋能钢铁、菱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三、数字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日趋强化
一是促进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我市积极推动数字领域企业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相关领域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构建产学研联盟,通过开展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问题,持续带动有关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提升公共能力素质。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在线学习咨询解答、学籍维护、学习督促工作,及时反馈在线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学习有序开展,促进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在线学习提升公共能力素质。三是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数字领域高级研修班。近年来,国家和省先后举办了多个数字领域高级研修班,积极鼓励支持数字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不断提升数字领域专业技能。四是积极做好全市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工作,不断提升数字领域人才发展。我市推荐的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辽宁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二批培训机构。同时,我市积极鼓励相关机构申报国家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新批次评价机构申报工作,不断加快数字技术人才自主培养,服务数字鞍山,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增强。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外网及互联网出口带宽扩容1倍,骨干链路传输能力提升10倍,已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一张网”。政务云资源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已部署了38家单位的66个信息系统。5G网络覆盖面更广,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8737个,市属公办医院(三级以上)、重点高校、文化旅游区域、产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实现深度覆盖;光纤宽带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已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2024年2月,我市成功获评全国第三批千兆城市。重点领域IPv6规模部署稳步推进,全市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到240万。数据中心规模加速提升,我市累计建成梦网云数据中心(鞍山基地)、鞍钢数据中心、市公安局云智慧中心、运营商数据中心等10个数据中心,其中梦网云数据中心为国标A级数据中心,鞍钢数据中心参照国标A级建设。二是数字生态发展基础不断强劲。加强数字领域合作,积极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洽会等活动,吸引企业、机构来鞍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广泛开展专题宣传报道,营造发展氛围。数据安全不断加强,建立“谁收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数据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五、下一步打算
(一)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牵引,统筹推进数字鞍山建设。在全面总结“十四五”数字鞍山发展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编制数字鞍山建设“十五五”规划。强化项目储备,形成市、县两级重点项目清单,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坚持需求导向,遴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打造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推广,让一个个“小切口”“小场景”的突破汇聚成数字鞍山建设“大场面”。
(二)以云网升级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务云(信创云)信创云建设,为全市信息化应用提供安全统一的共性支撑,推动信息系统向市政务云(信创云)迁移部署。规范云网使用管理,提升云资源集约使用规模效益,优化各级电子政务外网链路部署,推进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并网整合,持续做好云网安全保障工作。加快推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全市5G网络升级项目建设,实现5G通信网络全域覆盖、重点产业园区深度覆盖。支持鞍钢、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开展算力中心建设,着力推进算力设施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三)以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为引擎,全面蓄力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企业培育,建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培育库,推动软件企业升规入统,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围绕智慧物联,打造可信感知多重交互智慧物联平台,实现感联知用融合的多场景智慧物联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应用场景100个。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省级智慧农业基地发展到8个。推动电商产业发展,新培育2个电商基地,累计电商基地达到20个。依托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探索开展供需撮合、转型咨询、人才培养、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开发、经验推广等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持企业争创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四)以强化要素保障为支撑,夯实数字鞍山发展基础。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强化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深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建立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清单,协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强化人才支撑,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围绕数字鞍山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报道,大力营造数字鞍山发展氛围。
鞍山市数据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