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83号建议的答复(鞍数据建主〔2025〕1号)
    时间:2025-07-02来源:办公室点击: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丁德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思考及建议》(第08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鞍心”营商品牌建设,坚持“小切口”推动,积极探索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路径,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

    一、强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和政策落实

    一直以来,鞍山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组建鞍山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研究部署全市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分析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清晰划分责任,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先后出台《关于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利企便民54条措施》《鞍山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66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凝聚工作力量,保证各项任务能够高效执行。同时,通过定期开展调度以及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各项改革举措可以精准落实,持续提高营商环境建设的综合效能。   

    二、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加大涉企营商环境案件清理和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建立职责清晰、高效便捷的涉企营商环境诉求闭环办理机制,出台《鞍山市涉企营商环境诉求办理实施细则》,建立工作流程图,明确了从诉求受理、分派、反馈、督办、回头看全流程工作的投诉流程。充分发挥“纪营联动”工作机制的突出作用,定期将通过纪委信访渠道来源的营商问题通过12345系统录入转办,并将超期问题线索移交市纪委进行督办。建立涉企诉求“问题池”,对“万件清理”、干部入企、省市12345转办、来信来访等渠道来源诉求统一纳入问题池,统一管理,逐个建档编号,实现数字化记录,项目化管理、可视化推进。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市财政金融部门积极主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金融助企服务,组织广发银行科技专题银企对接会、平安银行海城专场银企对接会等活动,会同人民银行鞍山市分行组织“首贷续贷服务优化提升工程”行动,扩大企业首贷续贷服务覆盖面。市人才就业部门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鞍山市分行签订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创业担保贷款就业政策落实。今年4月,我省制定出台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提出优化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机制、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等改革举措。我市将按照省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分别与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公检法部门以及市司法局、市数据局等部门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等工作机制。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收集民营企业家诉求。商协会组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法务参加中法举办的规范化讲座,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优化审批流程再造

    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要素信息,动态更新事项目录1285项,完善要素信息1600余条,推动审批时限再压缩2.6%。同时,持续放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运行质效,在2024年上线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联合验收等58个“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基础上,2025年目前又推出了留学服务、就医费用报销、大件运输、企业数据填报、企业迁移登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家电以旧换新和手机等购新补贴申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等8个“一件事”,累计搭建便民利企“一件事”应用场景66个,打通消防、食品经营许可等省级以上业务专网30余个,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一件事”集成办较单项办审批时限减少了68.7%、申请材料减少了64.6%、办理环节减少了72.2%、跑动次数减少了81.7%。

    六、推广电子政务

    推进市一体化平台升级改造,按照“市级统建、全市共用”原则,集约建设智能导办、证明开具、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共性功能模块,强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全域推广应用。持续推进省级以上的社保、卫生健康、社会救助等基层高频业务系统与市一体化平台深度对接,打通数据壁垒、信息孤岛,通过数据共享、流程重塑、部门协调,将适宜“掌上办”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涉企服务等各类高频事项接入“辽事通”。组织各地区、各市直有关部门全面梳理本地区本部门可数据共享核验的事项,依托市一体化平台,实现申报材料免提交。目前,全市29种电子证照可实现数据共享、自动调用。全市累计224项高频服务事项依托“辽事通”实现“掌上办”。

    七、提升用地服务保障

    市自然资源部门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出台的支持产业项目发展的用地政策,致力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深化和土地供应方式的细化,2019年出台了《鞍山市工业用地降低成本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和租让结合,将以往50年的土地出让价款折算到按年度计算,以5年为基本计算单元,最高可降低企业用地成本90%以上。2020年研究制定了《工业用地带方案公开出让实施意见》,将设计方案的编制前置到土地出让之前,工业企业拿到土地后,可以直接领取《工程规划许可证》,极大地缩短了企业开工前期手续办理时间。目前,我市按照弹性年期出让的工业用地共31宗、95.08公顷。

    八、优化纳税服务

    我市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推广上线任务,做好团队组建、方案制定、岗位配置、数据维护、业务培训等工作。目前,全市所有纳税人均切换至新电子税务局办税。推动办税服务厅向响应个性化诉求、处理复杂事项、解决税费争议、满足特殊人员需求转型。以“持续提升效能·办好为民实事”为主题,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全市城区房地产一体化大厅全面实行“一窗受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满意度。统一开展未办税户清理核查工作,强化涉土税收管理,对全市未清算房地产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组成联合专班工作组,对菱镁企业逐户进行调查核实。

    九、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

    加快推进“两重”“两新”政策落地,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进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绿色发展、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全力稳就业保就业。

    十、加强政务作风建设。

    坚持督考结合。把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转化成为督导清单,深入开展跟踪问效和督促检查。完善营商环境赛道考评机制,结合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科学合理设定绩效考评指标,有效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整体目标完成。优化政治生态。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利剑”作用,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同时,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鞍山市数据局        

    2025年6月20日